逐梦不息,申途有光——西华大学国际经管人的榜样力量(续)

发布时间:2025-06-16浏览次数:10



在学术的浩瀚星空中,总有那么一群西华人,他们虽已走出校园,却从未停下求索的脚步。他们以坚定的信念为舟,以不懈的努力为桨,在申博的浪潮中奋勇前行。

或许,他们曾在深夜挑灯伏案,攻克一个个科研难题;也曾在困惑与挣扎中不断追问自我。但正是这份执着与坚韧,让他们最终跨越重重挑战,抵达学术梦想的彼岸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,感受奋斗的力量,汲取前行的勇气,点亮属于自己的学术星光!


彭杨


个人简介

彭杨,女,中共党员,2020级国际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。现任成都外国语学院专业教师,助教,中级经济师。研究生期间担任2020级学生团支部书记,获得一等奖学金1次、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,被评为西华大学“优秀共青团员”、研究生“学术之星”。

截至目前,已发表SSCI期刊论文1篇,ESCI期刊论文1篇,其他国内外期刊论文3篇,参编专著1部。工作期间,作为主研人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、成外青年基金项目2项。在校期间作为主持人负责校级“西华杯”项目1项、院级创新基金项目3项,作为主研人参与校级科研项目2项,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,以及企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5项。现已被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拟录取。

研究院学习感言

在西华国际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的经历如同我学术生命点燃的明灯。在这三年里,严谨的学术传统与开放的创新氛围交织,让我深刻理解了“厚积薄发”的真谛。何其有幸,得遇治学严谨又胸怀温暖的导师团队。导师和研究院所有教师不仅教会我规范的研究方法,更让我看到作为学者的治学态度,这些都塑造了我终身受用的批判性思维。难忘与课题组伙伴们并肩作战的日夜、学术会议上激烈讨论的酣畅,彼此论文互评时的直言不讳。那些与团队反复推倒重来的实验模型,最终沉淀为发表在各优秀期刊上的成果,更内化为我此刻指导学生的底气。如今身为人师,方知当年导师团队栽培之用心,对学术的追求,也融入我的职业基因。值此攻读博士新征程之际,尤感这段经历的可贵。

学姐寄语

天道忌巧,谦退不争,不伎不求。

杨国坤


个人简介

杨国坤,男,中共党员,国际经济与管理研究院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,发表CSSCI论文1篇,SSCI论文1篇,参与过多项国家级、省部级课题项目。现已被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拟录取。

研究院学习感言

我十分感激研究院对我的培养。感谢研究院搭建了良好的科研平台,提供了发挥自我才能和潜力的广阔田地。例如,每月开展学术研讨会,帮助我们了解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范式与最新进展,培养我们的“跨界思维”;鼓励我们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并进行汇报,积极参与学术交流。

感谢这里有一群辛勤耕耘的老师,为我们播下了学术的种子。他/她们常常深夜或凌晨还在给我们分享学术资讯,保持着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不息”的科研状态。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,他/她们就是我最好的“role model”。

感谢导师团队的悉心指导,为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养料。每周的组会如滴灌般输送学术养分;导师不仅教导我们学术研究的真知灼见,还时常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朴素道理,他不仅是一位学术导师,更是一位人生导师;团队内的师兄师姐抑或耐心讲解学术论文写作及数据分析,抑或带我们前往企业调研。他/她们的无私付出使我渐渐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。

感谢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共同成长、共同进步。同专业的同学虽来自天南海北、性格迥异,但处成了性情相投的朋友。我们有着生活的“仪式感”,一起共进午餐和晚餐,一起为过生日的同学庆生,一起吃喝玩乐。我们有着理性的一面,为学术问题争论不休,也有着感性的一面,说到情深处潸然泪下。这些情感联结构筑了我们真挚坦诚的同窗情谊。

学长寄语

目标明确,清晰定位发展方向;

踏实勤奋,汗水浇灌点滴希望;

坚持不懈,韧劲突破层层屏障;

知行合一,躬行点亮理想火光。